人民日报海外版:共享經濟在“升级”中规范发展
文章出處:www.singbon.com 作者:環京津網 人氣: 發表時間:2020年07月13日
江蘇淮安淮陰工學院老師正在體驗校園版共享單車。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發展平台經濟、共享經濟,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医疗……近年来,共享經濟迎来一个又一个风口,在对居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行业也在“升级换代”中规范发展。
“共享”讓生活更便利
小楊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上班,其住的地方距離單位不到3公裏,現在每天都是騎共享單車上下班。“花點錢買個月卡,上下班騎車,方便又健康。”小楊告訴記者。
2014年,ofo、摩拜等共享单车的横空出世吸引了社会关注,共享經濟进入人们的视野。历经数年,共享經濟逐渐发展壮大,其产值、就业数等都在稳步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共享經濟发展报告(2020)》显示,2019年共享經濟市场交易额为32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同时,共享經濟在稳就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平台员工数623万人,比上年增长4.2%;共享經濟参与者人数约8亿人,其中提供服务者约7800万人,同比增长4%。
不仅如此,共享經濟在推动服务业结构优化、促进消费方式转型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显现。2019年,出租车、餐飲、住宿等领域的共享經濟新业态在行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37.1%、12.4%、7.3%,比2016年分别提高了20.5、7.8和3.8个百分点;网约车、外卖餐飲、共享住宿、共享医疗在网民中的普及率分别达到47.4%、51.58%、9.7%、21%,比2016年分别提高了15.1、21.58、4.7和7个百分点。
5年间,共享經濟交出一份亮眼业绩单,其作用不仅是增加就业,促进经济转型,更是对普通人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如今,遍布大街小巷的共享单车、饭店前台的共享充电宝、不断兴起的共享医疗都在实实在在地服务着居民日常生活。
抗疫纾困的新抓手
新冠肺炎疫情对共享經濟来说,可谓是新挑战。
依靠實體門店生存的共享充電寶,因爲防控疫情的需要,被大量閑置。對于正快速增長的共享充電寶行業,是一個很大沖擊。不僅僅是共享充電寶,共享住宿、交通出行、家政服務等線上線下融合程度高且必須通過線下活動完成整個交易閉環的領域,平台企業的訂單量和營業收入也大幅減少,這些行業遭遇“寒冬”。
但疫情同时也催生了新的共享經濟模式。2月,西贝餐飲董事长贾国龙曾向媒体透露,企业生存压力巨大,大量员工待业。但没过几天,1000名西贝员工前往盒马鲜生上班,这不是辞职或者挖人,而是共享。
防疫期间,共享员工成为共享經濟的新模式。像西贝这样的餐飲企业在防疫期间大量员工闲置,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零售产生了新的用人需求,两边一拍即合。苏宁、京东、盒马鲜生等互联网平台纷纷开放岗位给餐飲企业,实现共享,既减轻了餐飲企业的负担,也解决了互联网零售企业的“用工荒”。
共享订单、共享平台……防疫期间,多种多样的共享經濟新模式产生,成为纾困解难的新抓手。
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于凤霞表示,共享經濟模式創新能够帮助缓解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这些模式創新不仅有效助力了防疫期间人们的日常生活服务,也有利于平台企业的长远发展。
“信用”在共享經濟中很重要
曾经的共享单车ofo因为拖欠用户押金而遭到媒体曝光,当时一哄而上的一些共享单车如今也销声匿迹。大浪淘沙,共享經濟在经过野蛮生长之后,正逐渐稳步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法》的实施,共享經濟发展进入了法治化轨道,这无论是对平台还是消费者来说,都是一件好事。有法可依,才能有序发展。
但《电子商务法》落地实施还需要更多的细则支撑,同时在执行过程中地方自由裁量权不一也是困扰共享經濟平台发展的一大因素。
于凤霞建议,持续推进有助于共享經濟发展的制度創新,加快推进已出台政策的配套实施细则完善。引导和鼓励地方創新,探索建立平台经济领域創新改革的容错纠错机制和实施细则。
共享經濟活动主要是以平台为载体进行的,这与传统意义上组织结构严密的厂商有很大不同。在平台上交易的基础很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情况,从而导致交易双方利益受损。因此,信用在共享經濟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北京大学研究员靳戈表示,要加强对大型平台企业的监管,防止出现“店大欺客”现象。但也要引导平台建立信用机制,通过消费者身份认证、失信惩罚等一系列措施来维护交易双方的利益,为共享經濟活动营造良好环境。